2018央视
《创新中国》
栏目推广企业
联系电话:13628001801 028-27400339 0838-5580331
首页
关于正洋
业务范围
客户服务
新闻资讯
人力资源
社会责任
联系我们
安全技术服务类
园区安全技术顾问服务类
政府安全技术顾问服务类
企业安全管理咨询服务类
环保技术服务类
消防技术服务类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类
23
Business Scope
首页
>
业务分类
>
园区安全技术顾问服务类
>
企业能源审计方法
企业能源审计方法
来源:
|
作者:
cd2018znjz0084
|
发布时间:
2019-04-11
|
1541
次浏览
|
分享到:
企业能源审计方法的基本思路就是根据能量守恒、质量守恒的原理,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封闭审计,定量分析每个因素(或环节)影响企业能耗、物耗水平的程度,从而排查出存在的浪费问题和节能潜力,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做到有的放矢。
由于目前各企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计量监控手段不尽完善等原因可能导致统计信息失真,因此仅仅依靠企业现有的统计数据直接进行分析评价,往往容易出现错误的结论。所以,在开展能源审计工作时,要特别注意分析各种数据的来龙去脉,进行能量平衡和物料平衡分析,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包括盘存查帐、现场测试等手段,检查核实有关数据。只有在数据完全准确可靠时,才能进行能耗指标、物耗指标的计算分析,进而查找节约潜力,提出合理化整改建议和措施。
鉴于能源审计的基础是统计、统计的基础是计量,因此,在能源审计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 首先要了解企业内部机构设置和生产工艺流程,熟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有的企业称之为经济效益考核办法)以及责任制的具体落实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摸清企业的管理状况(如机构、人员、职能、制度、办法、指标等)和能源流程,为下一步的能源审计分析打下基础。
● 详细了解被审计企业的计量和统计状况,确定计量仪表的准确程度和统计数据的真实程度。
企业能源计量与能源统计
企业能源计量管理
能源计量工作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一项重要技术基础。没有完善准确的计量器具,就不能为生产和生活的各个环节提供可靠的数据。这样,各项统计分析就无法进行或失去意义。因此,计量工作是各项基础工作的基础。按照GB/T17167-1999《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导则》的规定,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应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 计量器具应满足按产品制定能源消耗定额,实行能耗定额管理,对基本核算单位(分厂、车间和重点用能机台、装置等)进行能耗考核和制定企业综合能耗考核标准的需要。
2. 要适应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和企业经营管理对计量检测信息的收集、处理、传输、反馈、控制等实际需要。
3. 必须实行生产和生活、厂内和厂外、外销和自用分别计量的原则。
● 计量器具的配备范围:
1. 进出厂的一次能源(如煤、石油、天燃气等)、二次能源(如电、焦炭、成品油、蒸汽等)以及耗能工质(如压缩空气、氧气、水等)的计量。
2. 自产二次能源和耗能工质的计量及能源生产单位自产自用的一次能源的计量。
3. 企业生产过程中能源和耗能工质分配、加工、转换、储运和消耗的计量。
4. 企业生活和辅助部门(如办公室、食堂、宿舍等)用能的计量。
5. 其它:凡需要进行用能技术经济分析和重点耗能设备的考核如容量在50kW以上的电动机、100A直流电的用电设备、年耗标煤500吨以上的炉窑,由多台小功率机台组成的生产组合和生产线等均应单独安装计量仪表。
● 能源计量的考核指标:
国家对企业能源计量工作进行考核,可以评价企业能源管理水平、衡量企业能源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其考核指标有5项,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缺一不可:
企业统计管理的各类能量总量
1. 能源计量率(检测率)= —————————————×100%
企业能源购入总量
原则上应达到100%;
企业已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数
2.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 = ——————————————×100%
企业应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数
抽查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数
3. 能源计量器具完好率 = ———————————— ×100%
(抽验合格率) 抽查能源计量器具总数
计量标准器具周检合格数
4. 能源计量标准器具 = ———————————— ×100%
周检合格率 计量标准器具周检基数
计量器具周检合格数
5. 能源计量器具 = ——————————— ×100%
周检合格率 计量器具周检基数
在对企业计量工作进行考查时,应注意大垛物资月底盘存和半成品流转过程的计量,必要时应调阅有关原始计量资料,否则企业(或车间)能源单耗指标可能会失真;同时还应注意结合企业内部管理制度,针对出入库物资尤其是进出厂物资计量的监督制约机制及手续传递进行详细的了解(漏洞往往出现于此)。
企业能源统计管理
企业能源统计是企业能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既是编制企业能源计划的主要依据,又是政府监督企业合理使用能源、进行能源审计的基础性工作。
● 企业能源统计的基本任务:
1. 便于国家对企业用能进行监督管理,为国家制定能源政策、编制和检查能源计划、保持能源供需平衡提供依据。
2. 调查企业执行国家能源政策和能源计划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问题应查明原因,提出改进建议。
3. 加强企业的能源管理,挖掘节能潜力,制定节能技术改造方案,为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供必要的信息。
根据能源统计的基本任务及能源流程的特点,能源统计工作可以分为三级:******级为从一次能源到加工转换;第二级为加工转换到交付***终用户使用;第三级为能源在***终使用部门的使用情况。第三级能源统计工作***为复杂,也是目前整个工作的薄弱环节。
当前能源统计的发展趋势是,从一种能源的分别统计,向多种能源的综合统计方向发展;从只重生产量的统计,转向对生产、转换、消费的全过程的分析和评价。
● 企业能源统计的内容:
1. 统计的原始记录(包括以下三项)
⑴ 燃料的进、销、存原始记录;
⑵ 能源的加工转换原始记录(一般为1小时记录一次的记录表);
⑶ 重点耗能设备(如工业炉窑)原始记录(一般为每班或每炉记录一次)。
考核原始记录应遵循以下四点原则:
⑴ 必须以各类能源计量的准确数据为依据,应结合质检化验单,内控指标,经济合同等,防止记录填写的随意性。
⑵ 填写数据要整齐公正,清晰正确。
⑶ 不得随意涂改,伪造数字。
⑷填写的原始数字要经过企业内部主管部门的审核,有错必纠。
2. 统计台帐应包括:
⑴ 企业燃料的进、销、存台帐
⑵ 企业能源加工转换台帐
⑶ 企业能源消费台帐
⑷ 企业的设备台帐
⑸ 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措施台帐
⑹ 节能奖惩台帐
⑺ 能源计量仪表台帐
⑻ 能源计量仪表周检台帐
⑼ 产品(工序)能耗台帐
上述台帐应与原始记录严格相符。
3. 企业能源统计报表的分类:
企业能源统计报表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外呈报给上级主管部门的统计报表;另一类是企业内部统计报表(***为详细)。这两类报表的共同部分应数据一致并与台帐相符。
4. 企业能源统计分析
企业能源统计分析是实行监督和控制能源消费的基础。只有对各部门能源消费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企业能源消费平衡表,掌握能源的来龙去脉,才能发现问题,找出能源消耗升降的原因,从而提出技术上和管理上的改进措施,不断降低能源消耗。只有通过能源消费的统计分析,才能制定出先进的和合理的能耗定额,确保定额考核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否则极易挫伤职工节约能源的积极性。在进行能源统计分析工作时,一定要注意建立切实可行、能够全面真实反映情况的能源统计指标体系,不能弄虚作假,只有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能源统计分析工作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五项:
(1)企业能源需求统计:未开展此项工作的企业,往往导致能源供应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或库存偏大、资金占压严重。
(2)企业能源消费统计:预测企业的能源的消费量和各生产单位的能源需求量。
(3)企业产品能耗统计分析:保证正确计算单位产品或单位产值的能耗水平及在行业中所处地位;正确计算各生产工序的单位能耗。未开展此项工作的企业,很难查明产品能耗节(超)产生的具体原因。
(4)企业能源节约量的统计分析:一般企业往往只做与定额对比的节(超)量分析,而不与同行业先进水平对比。这样容易掩盖定额制定不够科学合理的弊病。
(5)企业能源利用率统计分析:目前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未开展此项分析。这项工作是今后一段时期内能源审计监测部门的工作重点之一。
企业能源审计的方法
企业能源审计的基本方法
企业能源审计的基本方法是依据能量平衡、物料平衡的原理,对企业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包括企业基本情况调查、生产与管理现场调查,数据搜集与审核汇总,典型系统与设备的运行状况调查,能源与物料的盘存查帐等项内容,必要时辅以现场检测。
● 对企业能源管理、能源计量、能源统计等项内容的审计按相关国家标准执行。
● 对企业的用能概况、能源流程及能源消费指标的计算分析,应按照国家标准《企业能量平衡表编制方法》进行。
● 产品产量的核定方法
产品产量(或半成品产量)是计算单位产品能耗(或车间单耗)的基准,产品产量统计不准确,必将导致能耗指标的失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如物资盘存误差等),有的企业存在着产品产量统计失真现象。因此在收集整理产品产量时,应多方面调阅资料,核实产品产量。
产品产量仅指合格品数量。
产品产量核定时,要考虑到制成品、在制品或半成品的数量,在制品或半成品应折算为相当的制成品。
产品产量核定时,要考虑到标准品与非标准品的区别,非标准品应折算为相当的标准品。产品产量的核定必须通过仓库物资盘查与往来帐目进行核定。
● 能源消耗数据的核定方法
能源消耗数据的核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1.企业能源消耗数据和与之对应的产品(或半成品)产量的时间计算区段及所属范围应一致。
2.企业外购能源的品质,对企业的能耗产生的影响很大。如进厂原煤的质量把关,有的企业做的比较好,能够严格扣水扣杂,按照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严格计量,准确化验、验收、结算,监督制约机制非常完善,但大部分企业在这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对进厂能源的折标准煤系数,原则上应以实测值为准,无条件时可以以国家标准为准。
3.企业产品能耗的核定要考虑到生产过程中外协加工部分的能源消耗。
4.企业能源审计时应编制企业能源网络图或企业能源消费实物平衡表。
5. 企业能源消耗的数据核定应分品种进行非生产系统用能与损失能源量的计算,并对其合理性加以分析,采用合理的方式分摊到产品的企业能源消耗指标中去。
6. 企业产品能耗分析必须具有可比性,不同原料、不同生产工艺、消耗不同能源等所生产的产品,不能进行简单的对比。在综合能耗无法进行简单对比时,可对主要生产工序或重点耗能设备(如同型号的磨机、立窑等)的能源指标进行分析比较,以期寻找节能的潜力。
● 能源价格与成本的核定方法
企业能源审计所使用的能源价格与企业财务往来帐目的能源价格相一致,在一种能源多种价格的情况下产品能源成本用加权平均价格计算。
● 企业能源消耗技术经济指标评价分析
企业能源消耗技术经济指标包括:生产系统单位产品能耗(车间单耗)、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含辅助生产体系分摊)、企业单位产值能耗(产品计量单位不同时)、主要用能系统和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或消耗指标。
对上述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是依据国家、行业、地方有关的标准及同行业或本企业先进水平等相关能耗定额指标来进行评价分析。
● 企业能源利用状况的综合评价
对企业能源利用状况的综合性评价,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能源转换系统或主要耗能设备的能源转换效率与负荷调整的合理性评价。
2.企业生产组织与能源供应系统合理匹配的分析评价。
3.按照能源流程进行合理用热、合理用电、合理用水、合理用油的评价。
4.能源利用经济效益的比较分析。
5.企业用能设备及工艺系统的分析评价。
6.企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或热电联产水平)及环境效益的评价分析。
企业能源审计的分析方法
对企业进行能源审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企业各种能耗指标的计算分析,查找节能潜力,提出合理化建议,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能源审计查找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 管理途径:指合理组织生产经营,合理分配能源和物资以及合理的管理制度等。
1.杜绝“跑冒滴漏”。目的是在于督促职工从小处做起,树立良好的节能意识,从根本上杜绝浪费(如制定严格的能源消耗定额、加强生产现场的巡察管理等)。
2.合理分配使用能源。是指将各种不同品种、质量的能源、资源,分配至***合适的用途。
3.节约各种物资消耗量,减少间接能耗。
4.提高产品产量和运输效率,实现规模效益。
5.提高产品质量和运输质量。产品质量的好坏,包括产品合格率和品级率两个指标。合格率高,能源和原材料的利用率就高;产品品级率高,其使用寿命延长,提高产品的使用效果;提高运输质量,降低了装运损失,相应地节约能源。
6.节约资金占有量。能源、原材料、半成品的超定额储备,设备、厂房超过实际需要,都是对国家能源资源的浪费。
7.合理组织生产,提高能源利用率。诸如各工序之间的生产能力和设备利用程度不平衡、供能与用能环节不协调以及设备大马拉小车、低负荷生产等都是造成能源浪费的主要因素。
8.加强管理,提高原燃材料进厂质量(如严格化验,无条件化验的企业应委托专业部门化验;强化计量,减少亏吨和损耗,合理扣水扣杂)。
9.对新上基建和技改工程项目必须严把节能关,做好“节能篇”论证,严禁选用淘汰落后的高耗能设备和工艺。
● 技术途径
通过技术管理,实现节能目标,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淘汰或改造落后的耗能设备:如更新改造高耗能的变压器、锅炉等。
2.改进落后的工艺。
3.改进和提高操作技能:加强职工业务技能培训。
4.对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如冷凝水封闭回收技术等。
5.能量的分级利用:如热电联产、热电冷三联产、多效蒸发器连轧连铸等。
6.加强管网和设备的保温、保冷等:
● 结构节能
通过对产品、产业结构的调整,合理配置资源,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节能途径。
1.产业结构的调整:合理调整区域内一、二、三产业结构,达到合理用能的目的。
2.产品结构的调整,淘汰落后的高耗能产品,提升产品的挡次。
3.企业组织结构和技术结构的调整。
企业节能基建技改项目评价分析的方法
通过审计分析发现的节能潜力,有的项目不需花钱(如堵塞管理漏洞)或少量的投入就能见效;而有的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样的节能节材项目必须开展技术经济评价,进行能源利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比较分析,以避免投资失误。
开展技术经济评价应注意坚持以下几点(详细内容略):
●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中以定量分析为主。
● 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中以动态分析为主(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 宏观分析与微观效益分析中以宏观分析为主。
● 财务评价与国民经济评价。
● 全过程经济效益分析。
● 价值量分析与实物量分析相结合,以价值量分析为主。
● 预测分析与统计分析相结合,应注意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性分析,包括盈亏分析、敏感性分析。
上一篇:
什么是能源审计
下一篇:
无